生活小说 其他类型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,我教唆老爹造反小说杨广杨安
开局穿成富商独子,我教唆老爹造反小说杨广杨安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乱了方寸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广杨安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开局穿成富商独子,我教唆老爹造反小说杨广杨安》,由网络作家“乱了方寸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吾说的是国子监祭酒孔齐。”“他是孔圣后人,爹跟他认识。”“到时我们书局与他合作,万一有事就让他站在前面,看看那些世家大族能如何?”杨广笑眯眯说着。可萧皇后那些人却神色古怪的不行。这也就他们不敢说皇帝不是。不然一准得说句陛下您可真阴啊。用孔圣后人挡世家大族,你怕不是要把他们给气疯?杨安也怔了怔,心里很想说一句爹你可真是个老阴比啊,但最终还是哦了声道:“孩儿还以为爹你认识皇帝呢?”“你要是认识皇帝那就好了,孩儿给他一个能名垂千古的法子,你跟他要个国公当当,到时咱造反也可一呼百应啊。”杨安这是想到了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。后世对隋炀帝诟病最多的,其实就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所花费的民力。除了这,其他的其实也没啥好诟病的。甚至在杨安看来,隋...

章节试读


“吾说的是国子监祭酒孔齐。”

“他是孔圣后人,爹跟他认识。”

“到时我们书局与他合作,万一有事就让他站在前面,看看那些世家大族能如何?”

杨广笑眯眯说着。

可萧皇后那些人却神色古怪的不行。

这也就他们不敢说皇帝不是。

不然一准得说句陛下您可真阴啊。

用孔圣后人挡世家大族,你怕不是要把他们给气疯?

杨安也怔了怔,心里很想说一句爹你可真是个老阴比啊,但最终还是哦了声道:“孩儿还以为爹你认识皇帝呢?”

“你要是认识皇帝那就好了,孩儿给他一个能名垂千古的法子,你跟他要个国公当当,到时咱造反也可一呼百应啊。”

杨安这是想到了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。

后世对隋炀帝诟病最多的,其实就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所花费的民力。

除了这,其他的其实也没啥好诟病的。

甚至在杨安看来,隋炀帝要是没有这个污点,就算是做了亡国之君,那也是千古一帝。

毕竟人家弄出来的东西太多了。

别的不说,就那京杭大运河,用了多少年了?

光这一点,就秒杀不知多少皇帝了。

就更不要说,还有诸如科举,打通丝绸之路那些。

所以杨安的意思是,要是自己老爹真认识隋炀帝,自己给他出个主意,换个国公回来,以后造反也好使点啊。

怎么说这也是一个看家世背景的年代。

但杨广却一惊道:“名垂千古的法子?何法子啊?”

“吾儿快点说说。”

杨广这会是真想知道自己儿子这是什么法子了?

“对啊安儿,这名垂千古还有法子?”

萧皇后她们也好奇。

只有那个农事司主事薛忠,这会傻愣愣的。

看看皇帝,再看看皇后,心里一个劲的琢磨着造反。

他刚才听到了造反啊?

造反啊。

难道你们都没听见?

不过很显然像他这种小角色,根本就不会有人搭理。

就连杨安都没搭理他,只是看了杨广一眼道:“你又不是皇帝,问这有啥用?”

“呵呵,你爹我现在虽然不是皇帝,但说不定以后就是呢?”

“问问怎么了?”

“反正这会也没事,你那纸不是还没干么?”

杨广呵呵一笑。

“嗯,这倒也是。”

杨安颔首,随后才笑着道:“那我就说说。”

“其实啊,咱们这位皇帝陛下,他做的很多事还是不错的。”

“科举制,给了天下寒门学子做官的机会。”

“疏通邗沟三渠,让南北联系加强。”

“修建东都洛阳,也是一大壮举。”

“就是征调的民力有点多。”

“这个不太好。”

杨安一点一点说着,杨广也叹息一声道:“陛下肯定也知道这不好,但是他也有他的考虑啊。”

杨广确实有他的考虑。

修建东都洛阳,是为了削弱山东世家集团。

至于疏通运河,也是为了震慑江南那些士族。

可这世上没有两全法啊。

你想为百姓解决世家集团,还不想让百姓有所损伤,这不可能啊。

尤其是那些百姓里,还有不少是世家大族的仆役,这就更难了。

所以这会杨广其实也很无奈。

“嗯,陛下有他的考虑这是肯定的。”

杨安也嗯了声,然后才继续道:“不过这件事,其实还是有补救之法的。”

“补救之法?”

“如何补救?”

杨广一愣。

其他人也看向杨安。

这百姓都有死伤了,还怎么补救?

“给钱啊。”

“统计当时死伤的百姓,给予一定的死伤补助。”

“甚至别说那些死伤了的,没事的也给补发点工钱不就完了吗?”


杨广就这么盯着沈光,盯的沈光都心里有些发毛了,但却也不敢耽搁,只能赶紧道:“回陛下,陛下所交之事,臣已大致查清,全部在此奏疏之上。”

说着,他就从身上取出了一份奏疏,双手呈上。

但杨广却并没有接,只是平静看着,一会,才道:“念给朕听。”

“诺,陛下。”

沈光应声,当即打开那奏疏,朗声念:“臣,给使营统领沈光,上奏皇帝陛下。”

“经查,兵部尚书,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许国公宇文述,曾与去年三月,九月,今年正月,先后三次遣其次子宇文士及拜会关陇唐国公李渊,蒲山公李密,已故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之子长孙无忌,已故洮州刺史高劢之子高士廉等人。”

“其长子宇文化及,也于去年末开始,频繁与楚国公杨玄感走动。”

“且今年初,宇文化及和杨玄感于楚国公府饮酒时,宇文化及曾酒后非议陛下,对杨玄感言大将军冤矣……”

嘭!

沈光一句一句念着,只是念到这里,杨广却一脚踹翻面前案几,大怒道:“好你个宇文化及,好你个宇文述长子,你与杨玄感说大将军冤矣,岂不是说,朕,亏待了他父杨素不成?”

杨广面沉如水。

他是真没想到,自己儿子居然一语中的。

宇文家真有了二心。

毕竟杨玄感乃是杨素之子。

杨素是谁?

是他还做晋王时,就追随他的大将军,世袭罔替的楚国公。

从晋王,到太子,再到九五至尊。

杨素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,他也非常看重杨素,登基后便加封杨素为太子太师,让其教导太子杨昭。

这对任何一个大臣来说,都算的上是简在帝心了。

因为这意味着,你是未来的帝师。

只是大业初年,太子杨昭不幸病故,杨素的帝师之路也就此断绝。

可就算断绝,他却还是为了弥补杨素,加封杨素为司徒。

如此隆恩,现在居然还有人说杨素冤?

他冤什么?

他有什么好冤的?

难道就因为民间有人传谣,说太子其实并非病死,而是被皇帝吓死?

杨素也并非积劳成疾而死,而是被他这个皇帝赐死?

可这些事,寻常百姓不清楚,他宇文化及,他宇文家能不清楚吗?

他们可是皇亲,是自己的心腹啊。

而这会,宇文化及居然当着杨玄感的面如此说,这让杨广顿时就感觉到了浓浓的挑拨之意。

同时,心里也在庆幸,庆幸自己有个好儿子。

这些乱臣贼子的野心,终究是没逃过自己儿子的慧眼。

“陛下息怒,还请陛下保重龙体。”

沈光也赶紧劝阻,杨广这才平复心情,继续道:“还有什么?接着说,朕今年才四十有三,还不至于被这点小事就给气出来好歹。”

“诺。”

沈光应声,这才快速把自己查到的其他那些和杨玄感,来护儿,以及关陇那些家族相关的事说了出来,说完后又继续道:“陛下,根据臣给使营的调查,许国公宇文述,楚国公杨玄感,以及关陇各家族那边,最近确实走动频繁,居心不良,至于荣国公来护儿倒是没什么异样。”

“只不过,臣在调查这些时,还意外发现了件其他事。”

说到这的沈光,下意识就看了面前杨广一眼,似乎有点不敢说。

“哦?还发现了何事?一并说来。”

杨广哦了一声,问道。

“这,这。”

沈光迟疑,随后才小声道:“回陛下,臣在暗查宇文化及和杨玄感时,还意外发现,这两人都与高句丽,突厥有书信来往。”

“单是去年一年,书信来往就不下于十封。”

沈光说到这就不敢再说了,虽说关陇那些家族其实大多也都是胡人,平日和胡人有书信来往的也有。

但突厥和高句丽,这却绝对不行。

故此这会,哪怕和杨广间,还隔着距离,沈光也能感觉到杨广身上的杀意正在沸腾。

“哈哈哈。”

杨广也哈哈大笑了起来,然后才声音冰冷道:“好,好的很啊。”

“朕本以为,他们只是对朕不满,对朕这大隋朝廷不满。”

“没想到他们居然还勾结异族。”

“既然如此,那就怪不得朕了。”

杨广眼神中尽是冰冷,话刚说完,就突然道:“沈光。”

“臣在。”

沈光应声。

杨广这才道:“朕令你立刻带给使营包围许国公,楚国公府邸。”

“将这两家满门,全部以勾结异族,意图谋逆处死,一个不留。”

杨广没有丝毫感情的说着,作为君王,他是懂血流成河的。

“诺。”

沈光领命,随后才小声问:“那陛下,南阳公主?”

他说的是杨广的长女,那个嫁给许国公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的南阳公主杨玉珠。

毕竟这可是陛下的长女。

“珠儿……”

杨广也沉吟了下,然后道:“让南阳和宇文士及和离,带回宫中。”

“臣领命。”

沈光行礼,立刻就离开了。

“呵呵。”

杨广也在沈光离开后,脸上露出一丝冷笑,道:“关陇,你们想插手东征,借东征改天换日?”

“殊不知你们的小心思,早已被我杨家麒麟儿看透。”

“既然如此,那就试试朕的屠刀。”

这话说完,杨广就令人收拾好那刚才被他踹翻的案几,继续批改奏疏了。

而此时洛阳城永乐坊许国公府,许国公宇文述的长子宇文化及,也正一边看着端坐于正厅中的宇文述,一边询问:“父亲,此次关陇那些家族,想咱于东征中败给高句丽一事,父亲可有妥善之法?”

宇文化及今年三十二岁,个子不是很高,人也有些微胖,要论长相,只能说是普通,但他却是宇文家的智囊,就连宇文家能重新回归关陇,和关陇各家族一起共谋大事,也都是他推动的。

可也正因是他推动的,他才必须谨慎,毕竟杨广也不是吃素的,从小带兵打仗不说,更是深谙帝王权术,他还真有点担心,自己父亲要是布置不当,会被杨广察觉。

“无须忧虑,为父我打了一辈子仗,想在一场战争中不落痕迹的动点手脚,还是可以的。”

“倒是你,私下联络杨玄感,突厥,高句丽以及关陇各家族的事万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。”

宇文述面色平静。

他今年都五十一岁了,虽然不像朝中那些老臣一样垂垂老矣,但早些年战场上所受的伤,也使的他整个人都瘦了不少,精神也不复往昔。

如果不是心里始终放不下他们宇文家的仇,他都不太想参与关陇那些家族的事。

毕竟这些年,杨坚和杨广虽对他多有试探,但总归还是不错的。

可灭族之仇,他也不能不报。

故此,纵然有些对不住杨广,却也只能跟关陇那些家伙一起了。

而他的次子,娶了杨广长女南阳公主的驸马都尉宇文士及,也对宇文化及道:“就是啊兄长,这与朝中大臣相互走动,即便被发现了,咱也还有回转的余地,但勾结异族,那可就是死罪了,这你必须慎之又慎。”

宇文士及虽比宇文化及年幼,今年只有二十五岁,长的也要英俊不少,可在谋略上却没宇文化及那么有远见,擅决断。

但即便这,这会他也得叮嘱下自己兄长。

“哈哈哈。”

“放心吧,和突厥还有高句丽的来往,某都是派心腹做的,绝不会有问题,这点数某还是有的。”

宇文化及自信一笑。

只是话才说完,他们府邸外,却是一道闷沉的声音响起:“陛下有旨,宇文氏众人,接旨......”

(书架好评,喜欢的朋友还请来一波,拜谢大家。)


“而且之所以收购羊毛不收羊,是因为羊收购了,就相当于他们草原的羊减少了,对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没压力。”

“可收购羊毛就不同了,羊没了毛还能继续长,他们也会继续养羊。”

“如此时间长了,他们的水草就不够了。”

“到时候,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种族,要么灭绝,要么接受我中原文化,开始农耕......”

杨安说的正起劲,杨广却好奇道:“这制作毛线的手工纺锤是何物?”

杨安说的那些其他的,杨广都能听懂。

就是这手工纺锤,他不明白。

“就是啊郎君?”

李靖他们也疑惑。

“啊,这个,要不我给你们做一个?就做一个简单的,就是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做成?”

杨安挠挠头,他虽然知道那简易的手工纺锤怎么做,可这也快天黑了啊。

他的这便宜老爹,可是基本不在庄子过夜的。

“哈哈,原来是这啊?”

“那爹和你伯父晚上住在这不就可以了吗?”

“正好爹也想吃你上次做的红烧肉了。”

杨广哈哈一笑说道。

其实如果不是为了搞清楚这个制作毛线的手工纺锤,他还真不会住在这儿。

皇宫里一堆事呢?

但现在嘛,必须住。

这可是关系着能不能把突厥给轻而易举灭了的。

“对对,伯父也想吃了。”

观王杨雄也跟着道。

“那,那行吧,那就回我那院子做一个。”

“话说这几个庄子不在一块,也挺费事的。”

杨安点头,随后才对刚刚种完棉花的杨六五道:“杨六五,你明天找点人,把这六个庄子都给圈起来,明白了吗?”

杨安这是为了自己方便。

杨广也颔首道:“对,圈起来,这样也更容易保护吾儿安全。”

“是,郎君,老爷。”

杨六五应声,几人这才回了杨安小院所在的庄子。

回到那,他们一边看着杨安制作手工纺锤,一边等着庄子里的下人给整治红烧肉,倒是也惬意。

只是他们惬意时,上午才从朝会上接了把猪肉去腥之法传至天下的农事司主事薛忠,这会却已经带着两个农事司的属官,一起到了洛阳城中一家纸坊。

刚进纸坊,薛忠就对里面的伙计问:“你们这里的宣纸,多少钱一刀?”

“呵呵,好教客官知道,本店宣纸,现在一百贯一刀。”

那伙计是个二十来岁,个子不高,面容黑瘦的小伙,听到薛忠这么问,也立刻笑道。

“多少?”

但薛忠却瞬间眼睛都瞪大了起来,直到一会才义愤填膺道:“你们抢钱吗?这平日里也就半贯钱一刀的宣纸,你们卖一百贯?”

薛忠身为农事司主事,又是读书人,对宣纸的价格肯定也是知道的。

但现在这,足足翻了二百倍?

这让他如何能不气?

“就是啊,你们这也太贵了吧?”

他带来的两个属官也跟着开口。

“呵呵,三位客官,我们这也是没办法。”

“最近很多人都在买宣纸,这要的多了,价格肯定就涨啊。”

那伙计咧嘴笑笑,主打一个我们就这价。

“走,去别家纸坊看看。”

薛忠也眉头一皱,这才带两个属官离开了。

然而,一个时辰后。

当他们跑遍了洛阳所有纸坊,价格都是一百贯一刀时,薛忠的脸色变了,随后更是噗通一声跌坐在地上,一脸愁苦道:“这,这宣纸都天价了,这可如何是好啊?”

薛忠可是知道陛下对猪肉去腥之法,传至天下的重视程度的。

既然知道,他此时如何还能不明白,这事自个要是办砸了,会是何下场?


世家大族的婚嫁,那肯定是轰轰烈烈的。

而他们这一轰轰烈烈,也就导致了李世民想要迎娶长孙家长孙无垢的消息,被原本只能在李家外府打转,根本没资格接近内府的给使营探子给知道了。

知道了这消息,那探子不敢有任何耽搁,立刻就让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往了洛阳。

仅仅只是五天。

五天后,也就是五月二十二的这天下午,这消息就经由紫薇城应天门,送入了大隋皇宫。

而此时的杨广,也还正在大业殿批改着奏疏。

看到给使营统领沈光送来的李世民要娶长孙无垢的消息,杨广也愣了愣,随后才嘭的一下拍案而起,大怒道:“好你个李世民。”

“朕内定的儿媳,也是你能抢的??”

(白天还有一章,喜欢的朋友还请书架好评一下,谢谢大家。)

杨广发怒的样子可把给使营统领沈光给吓了一跳。

以至于他话刚说完,沈光就立刻跪在地上问:“那陛下,可要臣去警告一番?”

沈光说的是告诉李家,长孙无垢不可惦记。

毕竟他虽然没见过杨安,但给使营统领的身份,也让他对杨安的事十分清楚。

既然清楚,他如何还能猜不到杨安这位三皇子,有意长孙无垢呢?

“警告?”

但杨广却意味深长看了沈光一眼,随后才摇头道:“不,不需要。”

“既然他们想抢,那就让他们来吧。”

“不过到时能否抢的走,可就未必了。”

“去,给朕秘密带长孙家现在的家主长孙无忌进宫,朕要见他。”

杨广这是要开始他的落子关陇计划了。

毕竟这事他早就定了。

一直没做也只是琐事太多,而现在,既然遇到了,那就一并开始。

“诺,臣这就去办。”

沈光领命,立刻就去办了。

杨广也这才又拿起那奏报,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。

……

与此同时,洛阳城永康坊长孙家府邸,已故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的嫡长子长孙无忌,这会还正带着其妹长孙无垢在给母亲高氏煎药。

长孙无忌今年十七岁,虽然个子不是很高,面容也不是很英俊,但眼睛却非常有神。

他的眼睛就好像充满了故事一样。

当然这也是应该的。

身为长孙晟将军的嫡长子,长孙家名义上的家主,这会却还要亲自给母亲煎药,单此一点,就能看出他的处境如何了?

难,怎一个难字了得。

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
世家大族继承问题历来都是龌龊百出,残酷无情,就更不要说他这种幼年丧父,孤儿寡母的继承人了。

能活着就已经算是幸运了。

毕竟世家大族之中,嫡长子继承人被杀的也比比皆是。

“呦,吾弟这是又在给你那短命母亲煎药?”

然而下一刻,就在他们正小心盯着汤药时,他们身后却是一道戏谑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
一个年龄比长孙无忌要大上不少,面容虽有点相似,但更多的却是桀骜的男子笑呵呵走了过来。

男子名为长孙安业,是长孙晟的庶子,同时也是长孙无忌辈分上的兄长。

听到这声音,长孙无忌眉头皱了下,那拿着蒲扇的手也下意识的紧了紧,脑中不由的就想起了长孙安业这几年,联合叔父长孙休明想把他们孤儿寡母赶出去的情景。

不只他,就连他身边的长孙无垢,也是心里一紧的对长孙无忌道:“哥,他又来了。”


噗通。

杨安这话一出,那一直照顾他饮食起居的管事杨六五顿时就双腿一软,跪在地上,脸色煞白,眼神惊恐。

观王杨雄也狠狠掐着自己胡须,差点没把胡子给掐下来的看着杨安,然后又看向杨广,那表情,似乎是在问:“陛下,这儿子要造爹的反,你怎么看?”

杨广更是眉头皱的紧紧的,心里琢磨着,到底是自己儿子脑疾加重,开始胡言乱语了?

还是说,有人故意对他说了这些?

否则,这儿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的?

“怎么了?这就吓着了?”

“哎我说杨六五你瞧瞧你那怂胆,长的跟座山似的,怎么胆儿比女人还小?”

但杨安却好像早有预料一般看着众人,然后才对跪在地上的杨六五有些嫌弃。

这家伙,胆儿也忒小了。

“郎君,我,我......”

杨六五嘴巴张了张,很想说一句这是胆子小不小的问题吗?

我奉皇命照顾你饮食起居,你却当着陛下的面说造反?

你确定你这不是看我不顺眼,想让皇帝觉得是我蛊惑幼主,一刀把我给宰了?

杨广也眼睛盯着杨六五,直到看到他额头上都有汗珠了,这才打消了可能是杨六五怂恿的疑虑,目光看向杨安,问:“安儿,你这,可是那脑疾加重了?”

“啥脑疾?我告诉你们,我好的很。”

“我说的天下大乱,是皇帝很快就要御驾亲征高句丽了,这一战会败,到时候损兵折将,朝廷力量减弱,不少人会趁机举事造反。”

杨安气呼呼的看着杨广。

自己帮便宜老爹谋皇位呢,老爹居然怀疑自己脑疾?

不当人父啊!

嘭嘭嘭。

可他的这话一出,刚才才勉强缓过来的杨六五就立刻把脑袋重重的砸在地上,都要吓疯了。

好家伙。

刚才那句造反也就罢了,自己只是个护卫皇城的小小左备身府都尉,小人物,皇帝也不至于太过怀疑自己能怂恿了皇子一起造反。

可现在这,陛下亲征高句丽会败?

这就麻烦大了。

三皇子只是一个少年,不懂武艺不晓兵法,他能看出啥战事?

而他要是看不出,那自己这个有武艺还懂点兵法的......

不敢想。

杨六五根本就不敢想。

杨广和杨雄也瞬间目光冰冷的落在杨六五身上,但最终却又挪开,杨广更是面沉如水的盯着杨安,盯着这个自己最宠爱的三子,一字一顿道:“会...败?”

“你说,陛下,亲征高句丽会败?”

“难道你也认为,陛下亲征高句丽乃是好大喜功,是不义之师,必遭天谴吗??”

杨广这话,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。

这也就他心中可怜这个三子。

不然,就冲他刚才这句话,他都能把这个儿子先砍了祭旗。

子不知父啊!

或许在别人看来,他亲征高句丽,是好大喜功,是不义之师,是穷兵黩武。

可他自己却知道,高句丽,必须征,也必须灭。

因为,自晋末天下大乱起,高句丽频频侵扰中原,已经蚕食大半个辽东了。

那可是大隋的领土,是神州的天下,他,身为皇帝,自然是要拿回来的。

至于那些说他好大喜功,不义之师的,其实都只是山东和江南这两大世家集团的阴谋罢了。

为什么说是他们的阴谋?

因为,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,这天下的百姓,与其说是大隋的百姓,倒不如说是这两大世家集团的奴仆。

这天下的财富,与其说是百姓的财富,还不如说是他们的私产。

自己要打仗,就得有兵,有钱,有粮。

可这些从哪来呢?

百姓?

不不不,百姓连人都是两大世家集团的了,他们还有什么?

他们什么都没有的。

这些,得从两大世家集团那里来。

这才是他们在民间到处散播自己是暴君,昏君,好大喜功,不义之师,想要阻止他对高句丽用兵的原因。

他在动用那两大世家集团的奴仆和私产,他在削弱人家的力量啊。

可现在,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这样说,这让杨广莫名有些心痛。

他虽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,怎么想,但到底还是希望亲儿子能理解自己的。

“不,爹你这可就误会孩儿了。”

“孩儿说皇帝亲征高句丽必败,可并不是说陛下此举是不义之师,必遭天谴。”

“不但不是,相反的,孩儿还觉得陛下这是收复失地,乃明君所为。”

杨安也这才严肃道。

对于杨广这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,无论别人怎么评价,他还是很欣赏的。

不为别的。

只为杨广那一条四方胡虏,凡有敢犯者,必亡其国,灭其种,绝其苗裔的对外国策。

这国策,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霸气的一款了。

而且根据他大学时,给他们上战略解析课的那位少将教授所言。

历史上隋炀帝出兵高句丽,其实也是势在必行的。

因为这里面,除了收复失地,还有着保境安民,以及巩固大隋东北方边疆,防止外族南下等众多因素的。

所以杨安其实是支持杨广打高句丽的。

这点从李唐建立之后,李二和李治也都打过也可以侧面印证。

如果要真是不义之师,李二和李治还会去打吗?

可即便支持,却也改变不了他知道战争结果的事实。

“这,吾儿真的觉得,皇帝陛下他,亲征高句丽,是明君所为?”

而杨广,也这才神色稍微缓和,心里有些宽慰的看着杨安。

刚才还以为儿子不了解自己,可现在看来,儿子到底还是儿子,他是知自己这个父亲的。

“那肯定了,高句丽掠我国土,杀我百姓,陛下以天子之威征之,理所应当!”

杨安点头。

“可既是明君所为,理所应当,吾儿又为何说陛下此次亲征会败呢?”

杨广也这才再次问道。

他不认为他大隋的铁骑,会不是区区高句丽的对手。

至于外界所言的不义之师,东征会败,也只是那两大世家集团想要阻止他东征,保全自身利益所玩的小把戏而已。

可他的儿子说他东征是明君所为,却又说会败,这还是让他非常好奇的。

以至于就连杨六五和杨雄,这会也都看向了杨安。

杨雄更是对杨安道:“就是啊安儿,你该不会以为我大隋铁骑真不如那高句丽吧?”

“据某所知,陛下此次东征,可是征集了一百一十万大军,以许国公宇文述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楚国公杨玄感,荣国公来护儿为左右路先锋的。”

“许国公宇文述你知道吗?那可是追随陛下南征北战,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隋名将。”

杨雄以为杨安是不清楚大隋兵马的厉害。

“呵呵。”

但杨安却冷笑一声,道:“宇文述我自然知道。”

“可也正因有他,此战才会败。”

“为何?”

杨广和杨雄等人都是一愣,杨广这才皱眉问:“吾儿为何如此说?”